Friday, September 08, 2006

吱喳雜談 – 講大話(一)

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叫Meet the Parents 呢?片中的羅拔‧迪尼路是個已退休的中央情報局測謊心理專家,他家裡的密室有具測謊機,用來對他女兒的男朋友進行審問,場面很是精采。測謊機大概是根據脈搏和心跳來估計受測試者有沒有散謊。首先要定下底線,問一些很簡單的問題,例如名字,性別之類。然後,再進一步問較深入的問題,如果對方是說謊的話,脈搏和心跳會跟心情平靜時有改變。

一位曾經在中央情報局當犯罪心理學家的導師提過,根據統計,人與人之間的溝通,非語言(nonverbal)佔93%,文字佔3.5%,文字中隱藏的訊息佔3.5%。非語言通訊包括身體語言,面部表情和眼神。試想想,人類面部的44塊肌肉可以做出7,000個不同的面部表情,人類斷不能在一霎那間在意地做出7,000個表情。可見,有很多溝通是潛意識地不知不覺發出來的。

一般未受訓練的平常人,辨別虛偽的準確性平均只有50%以下。經過有系統的人類行為學習和訓練,準確性可提高至85%,通過測謊機,準確性可在提升到92%。現時,還沒有一種方法或儀器可以百分百斷定真偽。對非專業人士來說,能夠達到85%至90%的準確度已經算是非常可靠了。

人類每秒可以傳送75到100個溝通提示(communication cues)。用感官與腦力,只可以同一時間分析約5 至9個提示,理論上來說,如果我們可以分析潛意識的信息,我們就可以提高準確性了。由於工作關係,學過怎樣不用測謊機,運用具結構性的問話,來辨別人家有沒有講大話。至於怎樣找破綻,細節有待下回分解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