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January 03, 2006

吱喳雜談 – 學造陶瓷

每每告訴人家,週末到陶藝工作室造陶瓷,眾人第一個反應都是:「啊!是不是像那電影『人鬼情未了』(Ghost) 主角狄美‧摩亞 (Demi Moore) 一樣,有位英俊半赤裸的健碩男士陪你拉坯 (wheel throwing) 呢?」事先聲明,我學造陶瓷的閱歷尚淺,大概只有一年多點點,我還沒學會拉坯呢,那又何來俊男?但如果有也不錯嘛!

簡單來說,要造一件陶瓷有幾個步驟:

練土:有如揉麵粉一樣,把泥土裡的空氣擠出,這樣做是為免在烘乾步驟時,器皿內的空氣因熱力膨脹而爆裂。如果功力深厚,更可以自己製土呢。

成型:把揉好的泥土弄成型,成型的方法有多種──拉坯、陶版 (slabbing) 、手捏 (pinching) 、築泥條 (coiling) 和壓模 (molding) 等等。是乎你的個性而定,有些人喜歡天馬行空,有些人喜歡計畫,我屬於後者。空間感、創意跟物理力學在這步驟很重要。畢竟,大家都想自己的作品能夠站得穩。

烘乾:當有個滿意的型後,便把它放在窯中烘乾,烘乾了的陶器若有空隙便要修補,否則當釉滲進空隙,燒成後的陶器可能會爆裂。

施釉:對於一個不懂化學的人來說,這是一個頗為難掌握的工序,原因是要把含不同化學成分的顏料混在一起,把烘乾了的陶器上釉,待經過高溫起化學變化後,變成不同的顏色。上釉的方法有浸釉和噴釉,釉不能上得太厚,不然在加熱的過程中,釉向下流,黏著窯底,要花上很多時間把多餘的釉磨掉。

燒成:把上了釉的陶器,按著釉指定的溫度燒成。由於施釉技術較難,釉的流動性不一,製成品分分鐘不是原本想像中的顏色。

所以喔,造陶瓷可以鍛鍊耐心,不能心急,很多人認為這項活動可以減壓。正因為未到最後也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是怎麼樣子,有時候可以是驚喜,有時候卻是錯愕,但是那種熱切的期待,已經值得花時間、花精神去熬了。

入門原是為了省錢,想造幾個日式插花的花器,在外面買非常貴呢。現在我還弄不清楚,究竟陶瓷是藝術還是手工藝?如果手工不精美,不對稱,可不可以當藝術?無論如何,可以親手把一堆泥土,造成一件不漏水的實用品出來,滿足感非常大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