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June 24, 2007

婚紗照(二)


挑選婚紗當日,店員囑咐女客人,拍結婚照當日要穿開胸襯衣(因為要避免弄壞化妝)、穿波鞋、帶一點零食(因為拍照要拍上一整天)。至於首飾,由於責任問題,店員不鼓勵客人帶自己的主寶來襯婚紗,影樓有飾物供應。

拍攝當天早上約了在十一點鐘左右到達影樓,在接待處登記名字,然後店員帶男女客人到樓上等候室,內裡有很多雜誌、影碟,也許怕客人悶吧。似乎婚紗拍攝這一行很流水作業,陸續有一對對的男女到步等候。終於輪到了,店員帶女客人到化妝室,男客人到locker把貴重物件放下,鑰匙由男客人保管,然後選擇禮服。

化妝師詢問女客人的喜好,然後開始化妝,化妝師的技術很好,甚麼暗瘡都蓋上了消失了。接著,替客人貼上假眼睫毛,帶客人回到樓下的更衣間,換上婚紗,戴上假髮,把頭髮燙鬈曲,噴上大量噴髮膠,然後再在頭髮塗上顏色,戴上頭花,化妝前後判若兩人。整個化妝過程大概兩個鐘頭,午餐只有吃零食充數,選購零食時要考慮買一些不會黏在牙縫的食物。

當化妝師替女客人整理頭髮時,另一位店員拿一部手提硬碟機來介紹婚紗店另一項服務:把拍婚紗照的過程拍下來,配上音樂,好讓擺酒時可以播給賓客看。又是錢,是乎大家夠不夠定力,需不需要吧。這對客人拒絕了。

一雙客人被帶到一間四個角落都有不同佈景的房間,房間內有一位攝影師、一位攝影師的助手,助手負責跟女客人執頭執尾,把頭紗擺好,把婚紗裙腳放好,攝影師則教男女客人怎樣擺姿勢、怎樣拉手、怎樣坐、頭要怎樣傾斜、轉左轉右、腰向後拗、挺胸、怎樣含情默默的看著對方、怎樣笑。有時惹得客人哈哈大笑,雖然猶如舞馬騮一般,但氣氛很輕鬆。攝影師在房間的每個角落拍若干照,然後出去影圓林景色,輪到另一對客人進來用那個房間。

攝影師到時到候便叫女客人去換上另一套婚紗,化妝師補裝、換髮型、換飾物,再拍照,間中有另一位攝影師拿另一部相機來拍幾張照然後離去,如是這:頭傾側、轉左轉右、挺胸挺腰、笑!換上晚禮服,男客人換上另一套禮服,乘車到另一間影樓再影。

快樂不知時日過,一轉眼便是晚上六時多,終於拍完照,當化妝師替女客人落妝時,剛才客串的攝影師又出現了,他拿著四張數碼照片向男女客人兜售,基本上,他提出的package是:從四張照片挑兩款,每款沖兩張,連過膠,二百港元一個package。如果客人選擇不買,他便把照片洗掉。肉在針板上,唯有買兩個package,把四款留下來了。

頭髮硬繃繃的,需要用護髮素洗幾次才洗甩噴發膠。拍攝日告一段落,幾天後回影樓揀相。

Monday, April 09, 2007

婚紗照(一)

很多廿來歲的女孩子都有趁青春留倩影的念頭,有位會照相的男朋友,更可以免費拍照。沒有男朋友的,也可以去影樓,由化妝師把女孩子扮得靚靚的影靚相。對於一些單身女人,也許曾經有想影婚紗照的衝動,可是由於沒有男朋友而不敢走進婚紗照相館。其實,也不用尷尬,曾經有女朋友影單身婚紗照,也沒人問長問短。有好幾位結了婚的朋友曾經說過,拍婚紗照的戰略是購買不同影樓的基本套餐,那麼便可以試不同款色的造型。

以下是一宗在香港拍婚紗照的經驗:
一家影樓建議在三個月前預約付訂金,好讓約到適合的時段。通常,週末時段比較閒日的貴。整個過程要去影樓三次:第一次挑選服裝,第二次照相,第三次揀照片。每一次到影樓,總要花錢。

挑選禮服的一天,大概需時兩三個鐘頭,影樓供給客人幾本由模特兒穿著婚紗和晚禮服的樣板,另外有一本名設計師的婚紗(如挑這些要另外收費),客人可以列出五套婚紗、三套晚裝,然後店員去拿來試身,從五套婚紗選兩套,從三套晚裝選一套。首先,店員向女客人推銷束衣(girdle)、向男客人推銷禮服襯衫(dress shirt)。也許在香港,不是很多人有束衣、禮服襯衫這類東西。可是,在外國生活的人,多有出席宴會的機會,可以自行帶備。不要以為,試身是為了量度客人身段來改衫,照相時只拍前面,若婚紗的拉鍊拉不上,店員會為客人在背脊扣上一塊布。

挑完婚紗禮服後,影樓還有鎌錢機會。店員會問及客人想不想拍攝當日以城堡作背景(加錢)、有沒有打算跟影樓訂花球,她拿出另一本相簿,解釋說跟他們訂花球的好處,例如:拍攝當日,化妝師可以把鮮花放上頭上,除花球外,還送男士用的襟花云云。此刻,大家可以衡量一下,究竟想不想用真花,若想用真花,又沒有需要跟影樓訂購。用真花還是假花,是乎想不想要大油畫相,若要油畫相,花被放大時容易看出破綻。要不要跟他們訂花,是乎想不想要頭花而定。旺角花園街的花球大概三百多塊一個,影樓的比較貴,當天客人因為怕麻煩,他們訂的價值八百塊。

最後,店員會向客人收取整個套餐的餘額,加上束衣、禮服襯衫、花球等額外費用,第一天的過程告一段落,幾天後再回影樓照相。

Monday, February 26, 2007

吱喳雜談 – 日本花道介紹

日本花道,日文稱為生花(Ikebana),Ike是生、bana 是花,它來源自佛教僧侶供奉的花。雖然現代社會視插花藝術為女性專利,可是歷史上,花道高人多是男性,一代傳一代。學花道的人往往就像跟功夫師傅般,有固定門派。日本花道的流派有很多,在美國,著名的有池坊(Ikenobo)、草月(Sogetsu)、小原流〈Ohara〉等等。筆者所學的為池坊派,池坊派是日本最悠久的派別,有五百多年歷史。

從事花道的基本用具有:
劍山(kenzan):一個很重的金屬座,重是為確保花卉不會塌下來。金屬座上面有很多密痲麻的針,用來插花。也許,「插花」的來源就是這樣吧。

水盤(suiban):一個寬闊而淺的容器,容器邊緣最好是平而直。若招不到水盤,可以找一個大碗代替,可是,要放一些小石子在碗底,然後把劍山放上。

剪刀:園藝用的剪刀或者日本花道專用剪刀均可。園藝剪刀比較有力,花道剪刀掌握比較容易,視乎個人喜好而定。

插花用的膠貼:如果植物的幹太幼,不能夠把它牢牢地插在劍山上,可以用膠貼把幹底加大。

幼鐵線:一些幼身的草本植物,很難企直,需要用鐵線把小小的花柄綁起來挺著。

盛花(moribana)是生花的基本,字面意思是堆積,講求自然和諧。型態有幾種:直態、斜態和垂態。盛花有真(shin)、副(soe)、體(tai)的概念,除了數目(花的數目規定為單數)、角度、長度、跟約略的擺放位置外,不必受太多限制。

真:長度 = 花器口徑 x 1.5 + 花器身高
副:長度 = 真長度x 2/3 或 = 真長度x 3/4
體:長度 = 真長度x 1/2 或 = 真長度x 2/3

以直態為例,擺放真的角度,大概與花器垂直線成30o,副和體的角度大概均為45o,不過擺放的位置不同。

以圖為例:
高的藍色花是真,第二高的紅色花是副,短的藍色花是體,因為盛花講求深度,所以放一朵橙色花在後面,增加深度,整個擺設又順序感,然後由黃色花蕾和羊齒科葉作為襯托。為了增加空間,把一枝羊齒葉放在高處,作為下面的大羊齒葉的連結。

網址:
池坊:http://www.ikenobo.jp/
草月:http://www.sogetsu.or.jp/
小原流:http://www.ohararyu.or.jp/

Tuesday, December 05, 2006

吱喳雜談 – 講大話(三)

人類的面部有四十四塊肌肉,可以做出七千多個面部表情。縱然有這麼多面部表情,由於我們有自然傾向專注對方的面容,看面色比較容易。面部蒼白代表害怕,面紅代表憤怒或慚愧。面部表情能讓我們清晰地明白對方的情緒。

眼是靈魂之窗,通過眨眼的頻率、瞳孔的大小、瞳孔的移動,眼神能給予我們很多資料。可是,沒有精密的儀器,這些都很難量度。不過,講大話的人由於怕被揭發,通常會轉移視線。說真話的人,有50%以上的時間保持眼神接觸。講大話的人一般企圖通過凝視把別人壓倒。

假設,你面對著被訪者,對方用右手較多,當他回答問題時,他的眼球可以告訴我們:

眼球移向對方的左上方(你的右上方):視覺回憶
眼球移向對方的左平方(你的右平方):聽覺回億
眼球移向對方的左下方(你的右下方):自己告訴自己的見解

眼球移向對方的右上方(你的左上方):視覺建立
眼球移向對方的右平方(你的左平方):聽覺建立
眼球移向對方的右下方(你的左下方):感覺

當這個用右手較多的人的眼球向他的右上方、右平方移動時,他的腦袋可能在構造謊話。如果,對方用左手較多,那麼,以上的方向要相反對待。

人類的溝通有7%為語言,語言比較容易控制和彩排,不過,加上身體語言分析,語言分析會比較準確。說真話的人的回答直接、快速、著實,無論你問他多少次,他都會一就一,二就二。講大話的人很多時候都不能給你一個答案,又或者延遲答覆。有時,講大話的人在你未問完問題以前,就給你一個答案,他們也會要求你重覆問題或自己重覆問題來拖延時間,從而能夠編輯謊話。

講大話的人可能會不停地說:「我記不起。」或者:「To the best of my knowledge…」又或者以不完整的句子回答問題。他們也會叉開話題、嘗試挑戰事實證據、打宗教牌(例如:「我向上天發誓」)、無理發惡、跟訪問者理論、諸多解析、給出很多理由來說服訪問者他沒有做錯事、博取同情。

最後,訪問的目的是收集有關準確的資料,訪問要再有結構的環境來做,否則,很難斷定真假。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從事專業盤問,不是每個人都要訪問別人,但是,能夠掌握這種技術,在這個日漸複雜的社會,也許不會太容易受騙。

Monday, October 02, 2006

吱喳雜談 – 講大話(二)

影響辨別謊話的外在因素有:被訪者的個人及專業責任感,被揭發講大話的後果,憂慮程度,訪問者對實質訪問環境和心理狀態的控制,與被訪者的實際距離,等等。內在因素有:訪問與被訪者雙方的智商、文化差別,被訪者情緒穩定程度、醫學方面的限制,等等。

說真話與講大話的人都會對訪問覺得憂慮,說真話的會怕被訪問的後果,講大話的則怕被揭發的後果。當遇著一些過分過火的盤問,說真話的會理直氣壯地發怒,而講大話的則會扮發怒。說真話的人,無論要回答多少次,答案都是一樣直接快速,不會讓步。講大話的人呢?他們的憂慮程度隨著問話的長度增加,他們的對話不是非常有禮貌,就是非常有愜意,他們會無理取鬧,叉開話題,又或者特別靜,恐防把秘密洩漏。

進行行為分析前,先要問一些不相關的問題去定下底線。通常,被訪者在發出問題後0-5秒才能作出反應,所以要重複問同樣的問題去辨別破綻,看語言及非語言反應是否一致。行為分析的基本範疇有:身體動作,面部表情,眼神接觸,面色,過分流汗或口乾。

說真話的人,通常身體筆直,開放鬆弛,偶爾身體為了舒適而調較位置,身軀往往傾向前面顯示出有興趣的樣子對著訪問者。說謊的人,問話一開始就很僵硬或者沒精打采的坐著,身軀不會往前傾向訪問著,手腳打交叉形成障礙,好像要保護自己一樣,身體形成一個隨時跑掉的姿勢,扮作對問題沒有興趣,身體會隨著話題轉變而移動。

講大話的人,不經不覺會與訪問者增加距離,不停來來往往的踱步,緊握自己的手,抓癢挖面皮,摸鼻摸耳朵,玩頭髮,舐唇,吞口水,嘆氣打呵欠,檢查指甲,咬指甲,把手指在台上彈動,在手、額頭、或頸抹汗,搖擺震腳,整理衣服,拍塵,較錶,拓頭,掩著嘴巴講話,矇著眼睛,把手收到椅背,把腳收到椅下。這些一切顯示被訪者的心理壓力,要靠以上方式發散緊張的能量。倘若只有以上一種行為,我們不能斷定被訪者講大話。不過,若有多過兩、三種以上的動靜,而這些動靜在正常未問話前沒有出現,講大話的可能性就升高了。

下次再跟大家談剩下來的行為分析。

Friday, September 08, 2006

吱喳雜談 – 講大話(一)

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叫Meet the Parents 呢?片中的羅拔‧迪尼路是個已退休的中央情報局測謊心理專家,他家裡的密室有具測謊機,用來對他女兒的男朋友進行審問,場面很是精采。測謊機大概是根據脈搏和心跳來估計受測試者有沒有散謊。首先要定下底線,問一些很簡單的問題,例如名字,性別之類。然後,再進一步問較深入的問題,如果對方是說謊的話,脈搏和心跳會跟心情平靜時有改變。

一位曾經在中央情報局當犯罪心理學家的導師提過,根據統計,人與人之間的溝通,非語言(nonverbal)佔93%,文字佔3.5%,文字中隱藏的訊息佔3.5%。非語言通訊包括身體語言,面部表情和眼神。試想想,人類面部的44塊肌肉可以做出7,000個不同的面部表情,人類斷不能在一霎那間在意地做出7,000個表情。可見,有很多溝通是潛意識地不知不覺發出來的。

一般未受訓練的平常人,辨別虛偽的準確性平均只有50%以下。經過有系統的人類行為學習和訓練,準確性可提高至85%,通過測謊機,準確性可在提升到92%。現時,還沒有一種方法或儀器可以百分百斷定真偽。對非專業人士來說,能夠達到85%至90%的準確度已經算是非常可靠了。

人類每秒可以傳送75到100個溝通提示(communication cues)。用感官與腦力,只可以同一時間分析約5 至9個提示,理論上來說,如果我們可以分析潛意識的信息,我們就可以提高準確性了。由於工作關係,學過怎樣不用測謊機,運用具結構性的問話,來辨別人家有沒有講大話。至於怎樣找破綻,細節有待下回分解。

Friday, July 07, 2006

吱喳雜談 – 人壽保險費怎樣計?

要解釋人壽保險費怎樣計,有兩個概念要提:

金錢的時間價值(Time Value of Money):
如果大家懂得複利息和樓宇按揭,這個概念不會太陌生。假設,一年利率為10%,現在的$100就等於兩年後的$121。因為一年後,$100變成$110($100 本金加$10利息),兩年後變成$121($110加$11在第二年累積的利息)。

換句話說,要把兩年後的$100用年利率10%折回現在的價值,答案應該是$82.64:$100/((1+10%)^2)。

年利率越低,為了兩年後要達到同一個數目,現在要放下的錢會越多。例如,若年利率不是10%而是5%,兩年後的$100折回現在的價值是$90.70:$100/((1+5%)^2)。分母越小,折回的數目越大。

機率(Probability):
這是一個比較難解釋的範疇,根據保險公司的統計,把一個地方的死亡人數組成一個廣泛人口的死亡率列表,然後,按照保單持有人的生活習慣來提高或降低死亡機率。例如,保險公司會問保單持有人是否吸煙,吸煙危害健康,死亡率從而提高,保費會較貴。

一個人能夠在一年後還活著的機會,比在十年後還活著的機會高,人壽保險通常在人死後才有賠償,由於人的生命有限,一個年輕人的生存機率比一個老年人的生存機率高。一個人一年後死掉的機率比他兩年後死掉的機率低,兩年後死掉的機率比三年後死掉的機率低,如果把這些死亡機率續年加起來,那就成為這個人這一刻的期望壽命(Life Expectancy)了。

根據統計,年輕人的死亡率比老年人低,也許,人家會說:「這不用統計也知道啦。」不過,年輕人的死亡率比老年人的低多少,那就需要統計學了。通常,男人的壽命比女人的短,這大概因為父系社會,男人要出來工作、要上戰場的關係。可是,現代社會,很多女性要工作,要承受壓力,所以近年來的女性死亡率比以前高。由於醫療科技的進步,一個現在50歲的人比一個在50年前50歲的人的期望壽命長,這也是先進國家的人口老化問題。

那麼,保險公司怎麼用以上兩個概念來計保險費?

剛才,我們說了期望壽命的來由,在把這些死亡率加起來以前,用年利率來折回到現在的價值,然後再加起來,那麼便可以斷定保單的價值了。由於年利率和死亡率的影響,所以年輕人的人壽保險費遠比老年人的低。保險公司又怎麼賺錢?他們就是靠大家付出的保費來投資,把投資賺得來的作賠償儲備,剩餘的便是保險公司的利潤了。